电话:13872512425  

QQ:2684708179

微信:ygy13872512425

办公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关山大道29号琨瑜国际中心14楼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


律师文集
您当前位置:首页 >> 律师文集
记忆中的南垭中学(四)吃

     

前言

南垭中学是由南垭完小演变过来的,南垭完小原址在南垭村杨家小院子,是南垭名人全敬存在民国时期提议捐建的。听前辈讲,全敬存小时读书,很是清苦,中午没有饭吃,别人吃午饭时,他只能躲一边饿着。富家子弟有一次捉弄他,将一条黄瓜中间挖空,里面塞满蛆虫送给他吃。他不知是计,一口咬下去,引得同学哄笑不止!当时的同学,没想到他以后超越他们成为国民党元老!

我在南垭中学读书的时间是1982-1986年,那时已分田到户,各家基本不差吃的。

尽管如此,当时的生活条件,对那些“吃面包只吃伊莉维尔”的90后00后的娃们看来,也是不可思议的,这些经历仿佛是专门编造出来用于教育他们的。

古语曰:“咬得菜根,百事可为。”我们那代人不怕吃苦,一心向上,也是上学时就锻炼出来的吧。在南垭中学的那些记忆,至今无法磨灭——



记忆中的南垭中学(四)



南垭中学从杨家小院子搬到排渡河后,吃饭的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,南垭中学首先是招高中生,后来招初中生,再后来是高中部迁到分乡与分乡高中合并。在校学生基本是住读,数百名师生吃饭是个大问题。


“自来水”

吃首先涉及到的是水,除了饮用水,做饭也要用水。

南垭中学脚下有溪流,背后有堰塘,却没有可饮用的水。那时只有县城才有自来水,南垭作为一个生产队,附近农民饮水都是用井水。

建校之初,学校在背后山坡上建了一个蓄水池,内装沙石过滤,从山脚下的溪流抽水到水池里,再从水池装水管引流而下到厨房,拧开水龙头也就成了“自来水”,学生用来淘米蒸饭。水的问题基本解决,可并非一劳永逸。一到冬天,水管里的水冻成冰柱,用不了,为了让冰融化,厨房师傅用火烤,用草绳缠在水管上,仍然不能解决问题,只能下河挑水或学生抬水。看起来象自来水,但其实未经消毒杀菌,学生们也没有开水饮用,卫生隐患其实很大。

冬天偶尔有洗澡的热水,也是按瓢供应。夏天,学生们更喜欢到山坡下的溪流,河边有几眼泉水,提取泉水到宿舍,喝下去很凉快。


柴和煤

   那时蒸饭开始用的是柴,柴是从王家河用船运来的。柴卸船后,全校师生全体出动,从年近60岁的陈有春老师、李朝伟老师,到刚上初一的小同学,无一例外,从学校出发,步行数里山路,到码头后大家量力而行,捡起或粗或细或长或短的树干,扛在肩膀上,返回学校。逶迤数百米的扛柴队伍,几乎每月成为王家河边的一道风景。那时没人觉得苦,没人为此抱怨,现在想起来甚至有几分浪漫。

后来,蒸饭改烧煤了。学校买来的煤缷下堆在操场上,一下雨,融入雨水的硫铁矿将操场的石板染得斑驳。自从烧煤后,我们就不用扛柴了,只是偶尔帮忙担煤到学校厨房。倒是经常,有被罚的学生,被老师要求担煤到厨房,既做了公益又受了惩罚!



土钵饭和腌菜

那时吃饭的米都是学生从自家带来,用水淘好后放到学校厨房的灶台上蒸熟。打上米和水的土钵在灶台的大锅上一圈一圈一层一层地堆砌,象小山一样。然后有塑料薄膜将所有的土钵蒙上,不能漏气:若哪个地方漏气,那个地方的饭就是生的。最后,在锅底架上柴火烧,锅里的火烧开后变成蒸汽将土钵里的米蒸熟。

蒸饭的土钵也是自家带的,各式各样,容易混淆而拿错。为防止拿错,有在土钵上标上各人名字的,有在米中放个苕或土豆作记号的。同学杨豹的爷爷给他在土钵上,用雕刀刻的名字,至今印象深刻,那雕工和书法可不是一般的功底!

每到中午第四节课铃响, 各班学生在值日老师的安排下排队进食堂,在食堂的两张乒乓球桌上取自己的土钵,取到后到自己的宿舍就着腌菜下饭。偶尔也是调皮捣蛋的学生,自己不蒸饭,却取了别人的钵钵饭,躲到后面山上吃完了,为毁灭证据将钵子扔进堰塘沉底,而被学校处分的。

腌菜也是每周从自己家里带来的,因为青菜和炒菜不经放,腌菜耐放可以吃一周不变味,因而是首选。所带腌菜都是自家做的,主要有盐菜、酸面、榨辣椒、豆豉等。每到周五,学生们放学后,背着竹背笼带着空瓶一队队地从学校回到自己的家,每周日下午学生们又从各自的家背着米和腌菜回到学校。

腌菜冬天吃一周是没问题的,可到了夏天不到一周可能就坏了,或者带少了不够吃一周,或到了毕业班学校要补课,不是每天都有腌菜吃的。菜不够吃又没时间回家,怎么办?尽管老师管得严,但学生自有办法:晚上熄灯铃响,老师查寝过后,其他同学入睡了,有些胆大的学生就悄悄起床了,蹑手蹑脚地溜出学校(那时候学校是没有校门的),乘着夜色潜回家装好了菜再在天亮前返回学校。后来这种情况越来越多,经常三五成群一起回家,所幸毕业前未被老师发现!

各人所带腌菜种类有限,吃一周会吃腻的,于是同学间互相交换着吃,有好吃的大家一起分享。一起吃过腌菜的同学,情谊会更深!


鸡蛋汤和馒头

到了初三,可以到教师食堂搭伙,至今难以忘记是食堂的鸡蛋汤和肉包子。

食堂的厨师是学校从附近生产队请来的,记忆比较深的是南垭四队的杨慧芳,菜做得色香味俱全。一碗鸡蛋汤,面上漂着油花儿和青葱,碗底有点红色西红柿,中间飘着蛋花,象天上的云彩,在水中招摇。刚出笼的肉包子,皮薄肉嫩吹弹可破,一咬一口油。

长大后,肉包子和鸡蛋汤随时可以吃到,可总没记学校时候的好吃了!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作者杨国尧系南垭中学1986届校友,文中有不准确或不完整的地方,期待老师和同学们指正。)